室温超导有什么意义 韩国室温超导是真的吗?
南韩科学家声称合成了室温超导材料,如果是真,这将是进几十年来最具突破性的科技创新之一,从电池到核电,对生活产生革命性影响,很多人对此研究成果持怀疑态度。
所谓超导电性,是指材料在一定温度下电阻突然变为零的状态。这时,如果给超导体通入直流电,那么即使没有电压,超导体内的电流也不会衰减。除了零电阻性,超导体的另一个基本性质是完全抗磁性。超导体会把磁场完全排出体外,这种类似同极磁铁间斥力的作用,可以很容易地实现磁悬浮。另外,从医院用的核磁共振设备到受控核聚变的“托卡马克”,强磁场的形成也都要用到超导线圈。
室温超导一旦成真,不但输电线的直流损耗可以被完全消除,而且获得磁场的难度和成本也会大幅度降低。到时,我们去医院做相关检查会变得廉价,日常的电能损耗可以大幅衰减,甚至可控核聚变也有希望提前实现。
与工业界倾心于超导的广泛应用不同,物理学家更好奇超导本身的性质与成因。包括超导体在内的晶体材料中,有从原子到电子的许多因素会影响材料的物理性质。大多数物理现象,只由这些因素中的某几个支配,因此相对容易研究。但在超导的舞台上,几乎所有因素都是主角。它们纠缠在一起互相影响,再加上热运动造成的干扰,使得科学家们不仅难以实现室温超导,甚至几乎不可能进行精确的理论分析。
因此,室温超导及其理论成为无数物理学家的梦想。科学家对室温超导材料的追求与探索,已经持续了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