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科学家们认为,只有在脉冲星的磁场足够强,并且旋转速度足够快的情况下,这些信号才能在穿过地球表面时被捕捉。因此,所谓“脉冲星死亡线”的理论出现了,这是中子星产生无线电波的理论极限,甚至适用于非常复杂的磁场模型,即必须旋转得足够快,足够强才能被探测到。

最近发现了几种长周期射电瞬变现象,其强偏振相干射电脉冲出现的时间尺度在几十秒到几千秒之间。在某些情况下,射电脉冲被解释为来自具有极强磁场的旋转中子星,即所谓的磁星;而其他偶尔出现的周期性和取样较少的射电瞬变的起源仍存在争议。

相干的周期性射电发射通常用旋转偶极磁场和成对产生机制来解释,但这种模型不容易预测来自这种缓慢旋转的中子星的射电发射并将其维持较长时间。

另一方面,高磁性孤立白矮星预计会有较长的自旋周期,但目前还没有从这些来源直接探测到周期性相干射电辐射。

在这里,我们报告了对一个长周期(21 分钟)射电瞬变体的观测结果,我们将其命名为 GPM J1839-10。脉冲亮度相差两个数量级,持续时间在 30 秒到 300 秒之间,并具有准周期的子结构。

观测结果促使我们对无线电档案进行了搜索,我们发现该源至少从 1988 年开始就一直在重复出现。档案数据使我们能够将周期导数限制在<3.6 × 10−13 s s−1,这是预测孤立中子星偶极射电发射的任何经典理论模型的极限。

省流:国际射电天文学研究中心(ICRAR)科廷大学节点的天文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团队发现了一种新型恒星物体,这颗磁星名为 GPM J1839-10,位于盾牌座,距地球 15,000 光年,每 22 分钟,它就会发射一个 5 分钟的无线电波长能量脉冲,它已经这样做了至少 33 年。脉冲星是快速旋转的中子星,在旋转时发射无线电波。有时,这些辐射可以在地球上短暂而明亮地被检测到,类似于旋转灯塔发出的光。科学家们建立了一条“脉冲星死亡线”,这表明脉冲星必须拥有强大的磁场并以足够的速度旋转才能从地球上观测到,GPM J1839-10 旋转速度太慢,根据现有对中子星的研究,它理论上无法产生无线电波——它位于死亡线以下,但是它就是这么做了。

科学家倒没有说这是“外星文明造物”,只是表示:“无论这背后的机制是什么,都是非凡的。这一发现对于我们理解中子星的物理学和极端环境中的磁场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简而言之:现有中子星研究理论无法解释,最大可能是我们对中子星的理解太少。

精彩搜罗

2023-08-01
2022-10-20
2022-10-26
2023-03-22